醉美华夏 | 文化名酒认定推介:以文化之魂,重塑酒业新格局!
醉美华夏 | 文化名酒认定推介:以文化之魂,重塑酒业新格局!
在成都世纪城会议中心的穹顶之下,一场关乎中国酒业未来走向的发布会正在重塑行业认知。
2025年3月23日,由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主办的“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认定推介工作发布会”在成都世纪城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文化名酒认定推介,这个看似传统的文化工程,实则是酒业深度调整期的关键破局动作。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原党组成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台长、中国诗酒文化协会顾问王庚年,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会长熊玉亮,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创会会长朱思旭,著名营销专家、君度卓越咨询董事长、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林枫,酒业家创始人林向,重庆市酒类流通商会秘书长郑孝平,湖南省酒业协会秘书长郑应平等省市酒类商协会负责人,西凤、今世缘、宋河、贾湖、张弓、华润酒业、古襄阳等20多家白酒企业代表以及20多家新闻媒体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文化传承是行业穿越周期的密码
当前,中国酒业正面临结构性调整的阵痛。一方面,白酒产量连续下滑,市场向头部品牌集中,中小酒企生存空间被挤压;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从单一“社交属性”向“品质+文化+体验”转型。年轻群体对低度酒、果酒等新品类兴趣攀升,而高端市场则更看重品牌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然而,多数酒企的文化挖掘仍停留在口号式营销层面。
而“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认定推介工作”不仅是对中国九千年酒文化根脉的系统梳理,更是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下,以文化赋能推动酒企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举措。从行业现状到未来趋势,这场文化工程的意义已远超一场简单的品牌评选,而是关乎中国酒业价值体系重构、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全局性命题。
正如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会长熊玉亮在致辞中所言,随着“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认定推介工作的正式启动,对酒业来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盛事,也是一次推动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行动。
中华民族酿酒历史悠久,可溯至九千年前,酒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社会、经济、宗教及日常生活。开展“中华历史文化名酒”和“中华文化名酒”认定推介,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酒文化、推动酒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创会会长朱思旭为大家分享人生如酒,酒如人生的感悟,谈到了《酒道人生》的意义。朱思旭引经据典,将酒文化与人生哲学紧密结合,人们在饮酒中品味人生,感悟世事沧桑。
“中国的酒文化和酒神精神在诗歌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中国酒文化与诗词紧密相连,有‘一斤唐诗二两酒’之说。在全唐诗近5万首中,涉酒诗篇就高达12000首,占比22%。酒是诗之魂,诗是酒之华;无酒诗不神,无诗酒不雅。诗歌与酒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原党组成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台长、中国诗酒文化协会顾问王庚年的发言直击要害:当下,消费者对酒的消费不是在减少,也没有降低,酒首先是一种生活的需求,其次才是精神的需求,同时酒是一种文化社交的需求,如何挖掘酒文化,使酒文化活起来,更多的要理解酒文化所蕴含的哲学价值。
王庚年认为,在白酒的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品质、品位、品格”相当重要,白酒要有优良的品质,优雅的品位和优秀的品格,在此基础上,一定要用文化赋能,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将助力白酒企业从历史文化名酒和文化名酒的认定推荐工作做起,帮助白酒企业共同把酒的文化融入到白酒的品牌建设中,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帮助企业健康的发展,以文化重塑白酒的价值体系,在白酒国际化和产品“出海”中建立新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自信。
活动现场,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还举行了“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认定推介工作”启动仪式,熊玉亮、朱思旭、林枫、林向、郑孝平、郑应平等共同启动。
认定体系将构建酒业新价值坐标系
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认定推介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中国诗酒文化协会每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认定推介活动,并特别制定了《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认定推介暂行办法》。
根据该《办法》,中华历史文化名酒认定推介标准有19项之多:具有百年以上酿酒历史;曾获国家优质酒、名酒荣誉(包括中华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全国酒品牌中有良好的公众形象、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无任何市场不良记录;在全国或重点区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企业重视酒文化建设,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具体的历史文献记载;有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记载;历史文学作品中有描述;古代著名诗词歌赋中有记载在广为流传的酒联(对联)中有描述;与历史名人相关联;与当代名人相关联;具有当代文化影响力;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征;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中的美酒;有传统工艺记载;拥有可考证的古代酿酒遗址、设施;有出土文物(含酒)佐证。
而中华文化名酒认定推介标准也有16项之多:二十年以上品牌历史;曾获省(市、区)级以上优质酒等荣誉(省市区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全国酒品牌中有良好的公众形象、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无任何市场不良记录;在全国或重点区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企业重视酒文化建设,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具体的文献记载;文学作品中有描述;在广为流传的酒联(对联)中有描述;与当代名人相关联;具有当代文化影响力;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征;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中的美酒;有传统工艺的记载和创新;酒的生产、销售有创新理念;对中华酒文化有较好传承与创新。
据介绍,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认定标准突出,在酒文化和名酒两个方面,具体标准中符合其中10项以上的企业方可推介。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认定推介采用申报一个认定一个,成熟一个推介一个的办法进行或采取集体宣传推介方式。为了推动企业文化创新,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的认定推介期为五年,即被推介的企业自授牌之日起三年内享有此荣誉,荣誉牌上将注明有效年限。荣誉有效期结束前,企业向协会提出复审申请,协会将优先予以审核,复审合格挂新一轮荣誉牌。同时,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将组织专业队伍,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渠道,对入选的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进行推介、宣传,为品牌赋能,提升其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业内专家认为:中华历史文化名酒、中华文化名酒认定将催生三大变革。首先是价值重构,通过系统梳理9000年酿酒文明脉络,填补行业文化研究空白。其次是生态优化,认定标准倒逼企业从产能扩张转向品质提升,2024年头部酒企储酒量同比增长18%,基酒品质成为竞争核心。最后是国际突破,中国白酒占全球烈酒消费量22%,但国际市场份额不足1%,文化认知壁垒是主因。此次认定通过标准化输出“中国酒文化语言”,为出海提供“软实力通行证”,从而用文化叙事破解“白酒出海”的文化壁垒。
中国诗酒文化协会此次发起的文化名酒认定推介活动,本质上是一场“价值觉醒运动”。在存量竞争时代,酒企的较量已从产能、渠道升级为文化叙事的深度与广度。当文化基因真正融入产业血脉,白酒或将迎来一个更具韧性、更有温度的新时代。